昌都市察雅县“波罗木刻”技艺绽放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

西藏新闻网 阅读:1 2025-08-28 03:23:28 评论:0
昌都市察雅县“波罗木刻”技艺绽放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

在清华大学这座学术殿堂里,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的研修班正在进行。近日,来自昌都市察雅县的“波罗木刻”技艺走进了研修班,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波罗木刻,是昌都市察雅县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源于当地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这项技艺以红桦木为材料,通过雕刻、打磨、上色等工序,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木雕艺术品。波罗木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藏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波罗木刻技艺走进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现场,来自察雅县的波罗木刻传承人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波罗木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他们现场展示的精湛技艺,让在场的学员们为之赞叹。

波罗木刻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首先要挑选优质的红桦木,然后经过雕刻、打磨、上色等环节,最后形成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在传承人细致的讲解下,学员们对波罗木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波罗木刻的魅力,也让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学员李明表示:“波罗木刻技艺走进清华大学,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学习这项传统工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波罗木刻。”

在活动现场,学员们还亲手体验了波罗木刻的制作过程。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他们拿起雕刻刀,小心翼翼地在木块上刻画出各种图案。虽然初学者们手法略显生疏,但他们对波罗木刻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波罗木刻走进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保驾护航。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波罗木刻走进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波罗木刻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文章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西藏新闻网,每日发布关于西藏的最新热点新闻,西藏民生新闻,西藏综合新闻网站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