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县门巴族织锦合作社扩产,非遗产品年销量突破50万件

西藏新闻网 阅读:5 2025-05-18 05:23:27 评论:0

位于*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的门巴族织锦合作社,近年来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了年产销50万件的辉煌成绩。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

错那县门巴族织锦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由当地门巴族妇女组成。合作社以传承和发扬门巴族传统织锦技艺为宗旨,将古老的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织锦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围巾、披肩、抱枕、家居装饰品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产。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合作社的年产量逐年攀升。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员工100余人,年产销织锦产品50万件,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合作社的成功离不开当地 *** 的大力支持。在 *** 的引导下,合作社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织锦技艺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 *** 还帮助合作社拓展市场,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合作社也注重培养新一代织锦技艺传承人。合作社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资深织锦师傅传授技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这门古老的技艺。此外,合作社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将织锦技艺纳入课程体系,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这门传统工艺。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门巴族织锦逐渐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技艺,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错那县门巴族织锦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未来,合作社将继续努力,将门巴族织锦技艺发扬光大,为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总之,错那县门巴族织锦合作社的扩产成果令人瞩目。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合作社积极拓展市场,实现了年产销50万件的辉煌成绩。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在 ***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门巴族织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