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草原生态恢复:轮牧休牧制度助力草场生产力重回20年前水平

西藏新闻网 阅读:2 2025-09-08 01:23:30 评论:0
羌塘草原生态恢复:轮牧休牧制度助力草场生产力重回20年前水平

羌塘草原,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西部,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草原之一。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这片曾经生机勃勃的草原逐渐变得贫瘠。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实施轮牧休牧制度成为关键一环,使得羌塘草原的草场生产力得以恢复至20年前水平。

羌塘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我国政府于2010年开始实施轮牧休牧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规划草场,合理分配牲畜数量,确保草原得到充分休养生息。

在轮牧休牧制度实施前,羌塘草原的牲畜数量过多,超出了草场承载能力。导致草原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化,草场生产力大幅下降。据统计,20年前,羌塘草原的草场生产力约为每公顷2000公斤,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下降至每公顷1000公斤左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轮牧休牧制度。首先,对羌塘草原的草场进行科学规划,将草场划分为若干区域,实行轮牧制度。即在一定周期内,将牲畜从一片草场转移到另一片草场,确保每片草场都有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

其次,对牲畜数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调整牲畜养殖政策,降低牲畜密度,减轻草场压力。同时,加大对牲畜养殖的科技投入,提高牲畜的养殖效益,降低对草场的依赖。

在实施轮牧休牧制度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还积极引导牧民转变观念,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牧民了解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轮牧休牧制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羌塘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据最新数据显示,羌塘草原的草场生产力已恢复至20年前水平,每公顷草场生产力达到2000公斤左右。此外,草原植被覆盖率也有所提高,土地沙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轮牧休牧制度的实施,为羌塘草原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草原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轮牧休牧制度,确保羌塘草原的生态持续向好。

总之,羌塘草原实施轮牧休牧制度,草场生产力恢复至20年前水平,是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这一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草原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推荐文章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西藏新闻网,每日发布关于西藏的最新热点新闻,西藏民生新闻,西藏综合新闻网站门户